湖北省中药材协会 湖北省中药材协会
十大楚药品牌
十大楚药品牌

名人名医

发布时间:2025-06-05

1752732202480.png

         神农氏,又称炎帝、农皇,姓姜,名魁。炎帝神农氏故里经汉代学者厘定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是距今约4700年原始农业社会的首领,在位一百二十年。与传说人物燧人、伏羲合称“三皇”。《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后世有神农尝百草而始有医药之传说。神农历来被视为药物的发现者和使用者,尊奉为中国医药学之创始者。正因为如此,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药物的著作,被命名为《神农本草经》,即寓有尊崇怀念之意。

1752732849954.png

        李时珍 1518年-1593年 明朝 湖北省蕲春县

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药圣”。

著作:《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本草纲目》

1752733184524.png

         庞安时 (1042年—1099年)湖北浠水县人

北宋著名医药学家,被誉为“北宋医王”,撰成《伤寒总病论》6卷,对仲景思想做了补充和发挥,对外感病学是一大发展。

1752733307361.png

        万密斋 (1499年—1582年)湖北罗田县人

明朝著名医学家,被康熙皇帝嘉封为“医圣”, 所著《万密斋医学全书》对临床医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为“中华养生第一人”。

1752733445525.png

       刘若金 (1586年-1665年)湖北潜江市人

明末官吏、医家,其所著《本草述》是现代重新校注出版的中国历史古籍并不多见的名著之一,还有“国医之手”的称号。

1752733654691.png

       杨济泰 (1780年-1850年)湖北武穴市人

清朝鄂东名医,撰成《医学述要》涉及“医学四诊”、“医门八法”、脉象理论、伤寒、温病、外科、儿科、内伤病、妇产科、五官科以及方药等,是一部颇有实用价值的医学全书。

       王锡鑫 (1808年—1889年)湖北石首县人

清朝医学家, 著作《医学切要全集》,还另着《方便一书》《应验良方》等医著对清末四川普及类医学着作的繁荣作出了较大贡献。

       田宗汉 (1839年—1906年)湖北汉川市人

清朝医学家,精于医事,在随军征战和探索汉水利病之余,就民间疾病,进行医学研究,著有医书8种,汇编为《医寄》。

       汪古珊 (1840年一1917年 )湖北恩施州人

清朝名医,集30余年临床经验,广采民间验方,编著《医学萃精》60万字,该著作木刻版今保存完好。

       秦子文 (1870年一1944年) 湖北咸丰县人

清朝名医,著有《玲珑医鉴》《中草药考证》《验方锦集》等,对内、外、妇、儿等科融会贯通,善“四行合诊”,“八纲辩证”。

1752738767420.png

       肖培根男,汉族,1932年2月出生,籍贯湖北武汉,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药用植物与中药资源学专家。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和中药资源研究工作,开创了包括植物、化学、疗效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渗透的“药用植物亲缘学”,成为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发现了1个新的植物种属——人字果属,另发现药用植物32个新种和11个新变种;提出了以发展原料、药品制剂及新药为主的三级开发战略理论并应用于实践,为中国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肖培根重视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致力于国家药用植物园体系的建设,倡导中药资源与“三农”,“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的协同发展,结合悠久茶文化提出“别样茶”概念,会同“适应原”及中药补益药,为慢性代谢性疾病防治与抗衰老开辟一条新路径。

1752738907823.png

       陈凯先,男,汉族,1945年8月出生,祖籍湖北仙桃,中共党员,药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和创新药物研究。进行药物构-效关系和生物活性小分子化合物结构预测的研究。与研究组同事一起提出和改进了多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分子疏水作用力场和药物构象研究的方法、药效基团搜寻方法、利用计算机构建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分子库和模拟筛选的方法等,并应用于多种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和理论研究。开展了基于药物与受体三维结构的药物设计研究,其中一些受体三维结构模型和新药的分子设计得到了实验的验证。他和同事一起针对20余个重要的药理作用的靶标分子,进行计算机模拟筛选和初步的药理试验验证,发现有苗头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高活性的PPARg激动剂,小分子b分泌酶抑制剂等先导化合物

1752739114312.png

       仝小林,男,汉族,1956年1月出生,湖北省红安县人,中医内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仝小林长期从事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率先将现代糖尿病的中医病名概括为“糖络病”,并对其重新进行中医分类、分期、分证,针对早中期糖尿病中医理论认识的空白,在继承经典基础上,创新《内经》脾瘅理论,首创“开郁清热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解决了“中药不能独立降糖”的历史性难题,建立了糖尿病络病理论指导糖尿病并发症治疗,形成了从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早中期至并发症期的中医系统诊疗体系 

1752739263720.png

        田金洲,男,汉族,1956年12月出生,湖北省天门市人,中医脑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教授。主要对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以及失眠等脑病的中医药防治做系统研究,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成绩突出;探索复方中药从脑微循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途径;挖掘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药治疗理论和方法;研制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系列中国标准。历任多个国家级老年医学学术组织的负责人和中央政府组织的专家,如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委员会秘书长兼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性痴呆科学家协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委员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抗衰老委员会理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北京市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十五"规划评审专家、湖北省级重点学科评审专家。同时担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1752739375258.png

         陈士林,男,汉族,1961年11月出生,籍贯湖北荆门。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中药资源与鉴定、本组基因组学。 陈士林教授开拓了本草基因组学学科在获取基因组和基因遗传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基因功能的研究和开发,解决中药研究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助推药用植物和中药领域与前沿生命科学技术深度融合。比如通过人参及紫苏等中药基因组研究,已成功申报多个中药新品种,并实现大规模种植推广,在保证了药材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

1752739530074.png

        李今庸,男,(1925年9月5日-2022年4月27日),湖北枣阳市人。国医大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著名中医泰斗,全国十大“国医楷模”之一。生前任湖北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并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部客籍教授、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新中医》顾问、《中医药学刊》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全国李时珍学术研究会名誉主委、全国类风湿关节炎医疗中心网络及协作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医藏》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1752739654366.png

        梅国强,男,1939年3月生,湖北黄陂区人,中共党员。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医大师”等称号,获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主编《伤寒论讲义》获全国医药教材一等奖、全国中医药教材优秀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长期从事《伤寒论》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致力于传承、发扬中医药事业,善用经方时方治疗心血管、消化系统等各科常见病及疑难病。

1752739749244.png

         涂晋文,男,1940年10月出生,国医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得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学科/专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肺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等。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专家,在湖北省中医院设立“涂晋文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潜心钻研中医心脑病症、急症、疑难杂症的诊疗疗及科研工作。精通医理,勤于实践,学验俱丰,特别在治疗外感发热和各种脑病,如中风、痴呆、头痛、痿证、颤证、眩晕、失眠,急症及多种疑难疾病中有其较深造诣,治疗手段独特。